联华证券_网上炒股杠杆_专业级网上交易平台
联华证券_网上炒股杠杆_专业级网上交易平台
期货配资到哪里找 重返历史现场,再现黄埔风华!曾庆榴教授《黄埔军校史(1924—1927)》出版

期货配资到哪里找 重返历史现场,再现黄埔风华!曾庆榴教授《黄埔军校史(1924—1927)》出版

1924年6月16日,在广州长洲岛这座不足9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诞生了一所日后蜚声海内外、将星闪烁的黄埔军校,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陈词:“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到黄埔去”,成为许多有志青年最崇高的理想,校门口“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革命者来”的对联与横批也成为黄埔学生们心中永不磨灭的印记。

黄埔军校旧址。

1924年至1927年间,黄埔军校培育出大批训练有素的军人,其中不乏威名远扬的军事家。他们凭着一腔热血与军事智慧,登上了广阔的历史舞台,在两次东征、北伐战争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超乎想象的作用。

因黄埔军校教官、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作为,关于军校的历史研究,在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国史、国民党史乃至国共关系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席位。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库》隆重推出《黄埔军校史(1924—1927)》。

《黄埔军校史(1924—1927)》。

这部专著由中共党史研究权威学者曾庆榴撰写,是国内第一部按史学规范、全面系统撰写的黄埔军校史新著,论述了黄埔军校在广州长洲岛的创建、发展、演变过程,揭示其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中国大革命运动的产物,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以校史为中心,又不囿于校史

“黄埔军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除了最早在广州办学之外,后来在南京、成都等地也都有开设。我特地注明‘1924—1927’,是因为广州时期的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性质,和此后南京、成都所办军校的性质完全不同,虽然都统称黄埔军校。而且,广州前六期毕业生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最大,也非后来可比。”曾庆榴教授说。

曾庆榴教授为著名历史学者,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等,著有《广州国民政府》《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广州大革命史论丛》等,参与编撰《广东革命史辞典》,主持撰写《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一卷)》,任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黄埔军校》总撰稿等。

《黄埔军校》纪录片。

曾庆榴告诉南方+记者,他对于黄埔军校的关注,是从研究1926年“中山舰事件”开始的,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算是因感而发,沿波讨源。在个人读书、问学的道路上,却是个追求已逝往事真相的漫长过程。”

后来,曾庆榴广泛阅读了海峡两岸暨香港和俄方大量档案、私人回忆、官方出版物等。2004年,他推出了《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因其史料扎实、观点清晰,引起两岸学者的高度关注。此后的十几年中,曾庆榴教授继续深耕这一课题,发幽现隐,努力打磨,近耄耋之年推出这一部四十四万字的《黄埔军校史(1924—1927)》。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

“欲言人所未言,并欲言一己未尽之言也。”曾庆榴透露,这本书的写作困难重重,既要写足、写好黄埔军校,又要写出黄埔军校包容之大、辐射之广。

以校史为中心又不囿于校史,是这部专著的一大特点,它全面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波澜起伏、波诡云谲的历史画卷,在深度还原历史现场的复杂性的同时,论证严密而新见迭出。书中所涉及的黄埔军校“党代表制”“政治部制”“党部制”和军校政治教育、军队政治工作、战时政治工作等,均是目前研究较少涉及的领域。换言之,《黄埔军校史(1924—1927)》可谓填补了这些领域的学术空白。

共产党员的卓越贡献

四十多年前,曾庆榴在阅读开国上将周士第所撰写的回忆录时,惊喜地发现这位将军在追忆黄埔军校的峥嵘岁月时,提到了一大批共产党人的姓名。他第一次意识到,大批中共党员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为黄埔建校、建军,作出了诸多重要贡献。

“我在研究时采取的是最原始的‘手工业’方式。”曾庆榴表示。多年前,关于黄埔军校的历史研究仍是一片空白,可在他眼中,要想将广东党史研究透彻,黄埔军校是一个重要坐标。

于是,曾庆榴开始格外留意与黄埔军校有关的线索,逐一核实共产党员名单。经过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搜寻与考证,他获取了大量珍贵的一手信息。目前,他核实了780多位在该校工作、学习的共产党员姓名,并梳理了苏联教官、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活动的事迹。这些研究作为黄埔军校的最新学术成果,在《黄埔军校史(1924—1927)》里得到了集中呈现。

沃森生物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与摩洛哥合作方的本地化合作目前在继续开展技术转移工作,后续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及时予以公告。谢谢!

问: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和收入占比情况如何?

黄埔军校旧影。

据了解,早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时,李大钊、于树德、谭平山、毛泽东、何叔衡、恽代英等共产党员积极为该校引荐考生,毛泽东主持了该校在上海地区的考生复试工作。

第一期学生中,入校前已加入共产党者,有30多人。“中山舰事件”发生时,该校有共产党员500多人,约占前四期学生总数4971人的10%。在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全国共产党员不足6万人,黄埔军校的党员人数按1000人计,约占全国党员的1.7%。他们以实际行动拥护孙中山,践行国共合作,积极投身国民革命,为黄埔军校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元帅,陈赓、许光达等大将,都曾经在黄埔军校任教或学习。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军校设立政治部,是黄埔军校的首创之举。政治部是黄埔军校各部中最具特色的一个部,在该校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政治部的主持者和主要职员,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如周恩来、聂荣臻、熊雄、恽代英、孙炳文、萧楚女等。仅第四期政治部在册教职员中,就有30多人为共产党员。军校政治教育和军队政治工作,是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结合中国实际,为黄埔军校开拓的崭新领域,具有开拓意义和深远影响。

黄埔军校政治部复原场景。

苏联的大力援助

曾庆榴教授认为,共产国际、苏联对黄埔军校的援助不容小觑。除了提供办学经费与物资(如开学不久就为该校提供八千多支步枪等)外,苏联还派来了大批顾问、教官。1923年,政治顾问鲍罗廷与首批军事顾问抵达广州,参与军校的筹办工作。后来,包括加伦在内的数十名政治、军事顾问先后抵穗,参与教学、训练、东征、北伐等多项活动。

黄埔军校学生在训练。

曾庆榴告诉记者,这些苏联教官军事造诣深,并拥有教学、带兵和指挥作战的实践经验。由此,黄埔军校的教学、训练,多从实际出发,重视实践、操场训练与野外演习,收效显著。

黄埔军校创办后,教官、职员、学生参与了平定商团、第一次东征、驱逐西南军阀、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他们共赴战场,亲历着真枪实弹的战争。这时,苏联顾问所教授的知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效用。例如,在平定商团的过程中,学生对“巷战”知识学以致用;而攻打淡水城时,苏联教官现场示范攻城动作,学生得以活学活用。凡此种种,既是黄埔军校对巩固广东革命政权、北伐战争的重大贡献,而真实的战场又为黄埔军校开辟了“实验室”与“课堂”。战场让课堂、操场所习得的知识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使得教官、学生经受住实战的考验。

黄埔军校学生在训练。

在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吉奎看来,这部著作紧扣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军校在广州办学的历史,致力于阐述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的关系,并认真梳理了该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逆转与质变,尤为难得。“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史料丰赡,观点明确,是黄埔军校历史研究集大成者。”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刘炜茗

【图片】由广东人民出版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提供期货配资到哪里找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联华证券_网上炒股杠杆_专业级网上交易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